近日某购房网站上出现标价150万元的学区房引来网友关注,因为这间所谓的“学区房”并非房屋,而是一条供院内其他住户进进出出的过道。
产权上归房主所有的是一条过道,每天要被所有人进进出出,但是你拥有这条过道可以念边上的一个小学,标价150万。
这样的过道也是有核心卖点和房型介绍的:
本房为过道,不能建房,有房本可落户,可上实验一小前门分校。本房无实体房间,为小院过道,可以落户。 本房房本未满两年,需缴纳增值税,由于原始购买价较高,所以个税可以差没,根据自身情况缴纳首套1%二套3%的契税即可。本房为平房,只能北京市户口全款购买。
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价值150万元的过道的装修情况:
无独有偶,在北京西城区文昌胡同的深处一个杂草丛生的院子里,还有一个买家买下了一处仅仅11.4平米的房产。
神秘的买房者以相当于20公斤黄金的价格,买下了这个仅能放下一张床的屋子,为了孩子能就读北京实验二小。
这样小的房子如何能够满足孩子上学、家长陪读的实际状况呢?
“最开始有点犹豫,可是当你置身其中时,就被那个漩涡卷得不能理性思考。只要一犹豫,房子就被别人买走了。”
坐在房产中介的电动车后座,头发被风呼在脸上,谢云从未试过如此在北京二环内的狭窄街巷里穿梭,只是为了与别人抢一套学区房的优先谈判权。
2016年初,北京学区房迎来又一轮疯狂涨价,甚至出现一则关于46万元/平方米的天价学区房新闻。
许多人为了买一套学区房从银行借来巨款。
动辄几百万,甚至上千万元的学区房,在市场中快速交易着。故事的主人公谢云,就为了买下这样一个天价的“猪窝”熬红了眼睛!
谢云的老公在央企工作,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——央企员工子女可以入户籍所在片区内最好的学校。也就是说,谢云夫妇只要找一个好学区落户就够了。
2016年2月26日,她狠狠心把东四环外朝阳大悦城附近的房子解除了抵押,准备随时换房。
当天中午,她在链家看到一间标价850万的西城学区房,因为户型、装修都不错,她一眼就看上了
当谢云回到中介店里准备交意向金时,发现另一位同去看房的中年女士正在签意向。
谢云的中介急了,让她迅速签字,争分夺秒把她的信息录入系统,这才帮她赢得了那套房子的第一意向人。
谢云约好第二天下午3点与房东商谈,结果等了一个半小时,房东在电话里的态度反反复复,一会儿说来,一会儿说不来
马上要到手的房子没了,这让谢云心里相当紧张,“好像再过一星期这房子要涨十万,再过一星期这房子还要再涨十万。”
“能随时签约吗?”让中介无奈的是,即便签了合同,也有不少业主因为有人出价更高而毁约。
张文也是被逼得加快了买学区房的节奏。原本他征询教育局一个朋友建议,选定了八一小学所在的海淀学区
但他研究了多校划片政策,发现在那里有可能划到别的渣校去了。
为了确保孩子一定能上到好学校,他发现还是中关村片区的性价比更高,那里各所学校差距不大,即使多校划片也可以接受
于是,张文决定卖掉郊区的“豪宅”,咬牙在中关村片区花500万买了一间老破小
老破小是圈内的一句术语,专指又老又破又小的房子,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房。
按照张文自己的话来形容,“单价8万元买了一个猪窝”。
何清也看过老破小,看完她婆婆就被吓到了,认为完全不能住人。
一间一室一厅40平米的房子,被改造成了三室一厅,阳台也算一间
为了挤进热门学校,家长们必须接受老破小的环境。“最后干脆都不看房了。”
一位地产经纪人说,他有一位客户,连续抢了两天房子都没抢上,最后那套860万的房子,他只是在楼下远远指了指房子的位置和楼层,就说“要了要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