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三邀》中有一期节目,许知远和老朋友张亚东对谈。两个“不太会说话”的男人,侧着身子,在被家具、乐器塞得满满当当的工作室里穿行。
他们一个客气地说:“太乱了,太乱了,堆的东西太多。”
另一个客气地回:“但自在,混乱就让人自在。”

屏幕这头,你是不是也不由自主的,产生了共鸣?
和许知远一样,近年国内外有越来越多人不惧表达自己对混乱的喜爱。对比极致的整洁,混乱得恰到好处的空间更容易让人放松、习惯。
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混乱?
房屋空间有限,内部的东西却会因为时间流逝与消费而不断积累,很多东西甚至和自己的经历有着强烈的情感连接。
当收纳空间接近饱和状态,一个房间从刚收拾干净的状态,变成亲妈口中备受嫌弃的“垃圾场”,只需要短短几天的时间。
“可我就是喜欢有序的混乱,置身其中,你可以感受到来自生活的一个大大的拥抱”有人这样表达自己对“乱房间”的喜爱。

“想象自己在下雨天,走进一家藏在墙洞里的古董店,你会马上感到温暖及舒适。”
“是以一种骄傲、响亮的,毫无歉意的方式,展示你最喜欢的东西。”
近年来,大胆的色彩、重复的印花、拼贴的布料,也开始被愈发广泛地运用到服装、家具等产品的设计当中。
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哈尔的卧室装饰极繁
混乱并不是物质的无机堆砌,是我们的目光所及,一幅照片墙,贴满冰箱的旅游纪念品,床头一大摞翻动痕迹明显的书,都有其意义。
当今时代,有真正的极简生活吗?
显然,极简主义是被商品社会简单粗暴地解构了。
以日式“断舍离”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极简主义为例。断绝不需要的东西,舍弃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,购买少量但最适合自己的东西,与此同时可以起到梳理自己内心世界的作用,从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,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,成为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幸存者。
逻辑通顺,还有一丝反主流的叛逆劲儿,让这套生活法则迅速火遍全球。
而实践起来的话……
年轻人不爱做饭,干脆把厨房舍弃吧;电脑可以取代电视了,那客厅也可以不要咯;最后床、沙发、书柜、衣橱都可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,人这种生物抱着手机,有Wi-Fi就能活。
本该是家的地方,成为了墙壁与地板组成的牢笼,生活不过眼一闭一睁的生存游戏。
而实际上,曾鼓励人们“扔掉你的印花棉布”的宜家,也开始推销“能够激起更多情感”以及“可以一代代传承”的产品。

收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,让它们成为环绕在身旁的盔甲。俗不可耐的粉色,也将让你变成我行我素的酷朋克。这句话的刘禹锡版本是,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。
比起极简主义严格的线条和色彩审美边框,极繁主义简直海纳百川。有人爱几百年前的巴洛克洛可可,便有人爱盖茨比与他所在的年代,有人是韦斯·安德森高度对称电影的粉丝,也有人会迷恋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的夏天滤镜,或者还有人幻想住进哈尔的移动城堡……

回到许知远和张亚东的对谈上,他们聊,如今这个时代更看重人的复制力,而非创造力,所以,管这个世界的风怎么吹呢,让有态度的装饰公司为你服务,“量身定制”出最适合你的家。